在我国,建筑领域碳排放约占全国总量的近三分之一,是碳减排的关键战场。这一高占比不仅源于建材生产阶段,更在于建筑全生命周期中运行阶段的持续能耗。当前,通过推广超低能耗建筑、光伏一体化设计及装配式建造技术,正成为“双碳”战略落地的核心突破口。然而要实现建筑与光伏的深度融合,传统技术正面临三重考验:组件安装的复杂性与功能单一性(不具备保温、散热性能)制约规模应用,运行阶段的散热缺陷导致能效衰减,而结构密封性不足更带来漏水等安全隐患。
直面行业痛点,中茂绿能经过不断试验研究,专为工商业屋面用户打造华顶BIPV系统解决方案。满足建筑建设防水、防雷、防风、保温、防火、抗重压、防老化等要求,同时具有高效、可靠、美观等特点,真正实现光伏发电建材在建筑应用中替代传统建材,让“未来建筑每一寸都发电”成为现实。从“附加”到“融合”,中茂绿能“华顶”BIPV坚持做好每一个细节,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完成从“灰色巨人”到“绿色载体”的转型。

什么是华顶BIPV?
“华顶”BIPV是提供一种结构稳定、安装便捷、兼具发电、组件散热、建筑保温功能的模块化建筑板材。通过将光伏发电功能与建筑结构深度融合的创新技术,采用一体化、集成式、装配式技术路线,系统集成了光伏发电系统,是一套结构完整、符合建筑设计要求的优质屋面金属维护系统,包含檩条、内板、保温棉、外板、光伏发电层等完整的屋面建筑节点,实现发电与建筑功能的有机统一。

华顶BIPV的优势
“华顶”BIPV作为一种模块化发电保温建筑板材,和传统建材比它有什么优势?只是更环保吗?当然不是,它还有下面这些优势。
1. 功能集成创新
建材发电一体化:碲化镉发电玻璃等产品兼具防水、承重、发电三重功能,通过遮阳隔热降低建筑能耗,提升空间价值密度。
2. 空间利用效率高
建筑本体赋能:利用闲置屋顶空间实现零占地发电,破解城市土地资源约束,相较传统电站提升空间复合效益。
3. 经济效益显著
投资回报优化:自发自用模式降低电网依赖,25+年超长寿命匹配建筑周期,高电价区域5-8年即可回收成本。
4. 能源供应独立性
多场景适配:弱光发电技术突破地域限制,耦合储能系统构建离网供电能力,提升建筑能源韧性。
5. 技术美学融合
参数化定制:产品可根据现场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透光率/尺寸可调,更好地与建筑适配、贴合;同时,装配式标准化构件让运输、安装更方便,避免不必要的损耗。
“华顶”BIPV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功能性建材+能源设备”的双重属性,既解决了传统屋顶的单一功能局限,又通过能源自给降低了建筑全生命周期成本。

当然,看到这里也许你还会有所顾虑,“华顶”BIPV作为一种新型模块化发电保温建筑板材,它安不安全?它和屋顶能否完美融合?这些都是作为用户应该且必须考虑的。
安全问题:光伏系统的集成必须同时满足建筑结构安全和电气系统安全的双重标准,组件安装需确保物理稳固性以承受风、雪等自然荷载并符合结构设计规范,同时电气设计须严格遵循安全规程,从线路布局、防雷接地到过载保护均需精准实施以消除漏电与火灾风险,其中光伏组件及连接材料的防火性能作为关键指标必须达到建筑防火等级要求,从而全方位保障建筑安全。
效率问题:这是我们选择它的初衷。碲化镉发电玻璃具备卓越的温度系数与光谱效应,在炎热气候、高湿度条件下每年可多提供4%的能源产出,进一步提升了其能源产量优势。除了高效稳定外,碲化镉发电玻璃还具备弱光发电能力强、产品面积大、温度系数低、热斑效应小、安全性能高等诸多优势。这些优势使得碲化镉发电玻璃在各种气候条件和安装环境下都能保持良好的发电性能。
美观和功能问题:它的存在不能牺牲建筑的核心体验,好的产品就应该既要“里子”,又要“面子”。碲化镉发电玻璃对透光率、纹理的精准控制,使其既维持建筑采光需求又与设计风格深度融合,满足防水、防雷、防风、保温、防火、抗重压、防老化等要求,同时具有高效、可靠、美观等特点,更好地与建筑适配、贴合。
